肉苁蓉的炮制研究发展文献综述
[关键词:肉苁蓉,炮制] [热度 ]提示:此作品编号wxzs0242,完整版为【word版本】 |
肉苁蓉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CistanchedeserticolaY. C. Ma 或管花肉苁蓉C. tubulosa(Schenk) Wight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1],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主五劳七伤,补中,强阴,养五脏,益精气,除茎中寒热痛、妇人症瘕,列为上品[2],其炮制方法从南北朝刘宋时代就有记载, 在历代医方本草和炮制专著中,而本次亦是通过比较古今炮制方面的不同,来阐述现代炮制机制以及炮制后对其化学成分的影响,阐明肉苁蓉现代炮制研究的历史基础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今后续断炮制的研究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1.炮制的历史沿革
1.1 产地加工
古代对于肉苁蓉产地加工( 初加工) 记载较为简略。《名医别录》载: “五月五日采,阴干”。《蜀本草》载: “三月、四月掘根,切取中央好者三四寸, 绳穿阴干。八月始好”。《本草蒙筌》载: “端午采干”。《本草品汇精要》载: “三月、五月五日取根, 阴干”。可见,在古代肉苁蓉多在农历3、4月采收后直接阴干[3-6]。
1.2 净制
雷敩的《雷公炮炙论》最早记载了肉苁蓉的炮制方法,文中“棕刷刷去沙土、浮甲尽,劈破中心,去白膜一重,如竹丝草样是”就是对肉苁蓉的净制方法[7];宋代宋代唐慎微的《证类本草》亦有记载“刮去鳞甲”[8];《普济方》载:“去皱皮”[9];明代张景岳的《景岳全书》:“漂淡”[10]。
1.3 切制
宋代医家对肉苁蓉的切制比较重视,有“薄切作片子”的描述[11];王怀隐在《太平圣惠方》中提到肉苁蓉采用“去瓤皮”、“剉”等切制手段[12]。
1.4 炮炙
古代炮炙的主要方法是以酒为辅料进行炮制,有酒浸蒸、酒浸炙、酒浸焙、酒浸煎、酒洗、酒浸煮、酒蒸、酒拌炒等方法;其他不以酒为辅料的炮制方法有煮制,炒制。酒浸蒸在《雷公炮炙论》中载:“酒浸酥炙法”;“凡使用,先须酒浸,并刷草了,却蒸,从午至酉出,又用酥炙得所”[7];此外,《奇效良方》载:“(苁蓉)半斤,酒浸二日,入饭甑蒸三度,每度添酒满,再蒸候软如泥,于砂盆内烂研”[13]。酒浸炙在《雷公炮炙论》中载“用酒浸尉,去身外浮甲,劈除心内膜筋,或酥制[7]”;王怀隐在《太平圣惠方》也提到“酒浸一宿、剉去皱皮,炙令干”[12]。酒浸焙在宋代《博济方》曰:“酒浸三日细且焙”[14];《太平惠民和济局方》载:“凡使,先须用温汤洗,刮去上粗鳞皮,切碎,以酒浸一日夜,漉出焙干使”[15]。《重订严氏济生方》中也有“酒润焙”的记载[11]。酒浸煎在《博济方》曰:“水洗三两遍用无灰酒浸两日后更入烧酒,同煮三五......
......
本文献综述作品由 毕业论文设计参考 [http://www.qflunwen.com] 征集整理——肉苁蓉的炮制研究发展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