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药材的研究概况文献综述
[关键词:黄精药材] [热度 ]提示:此作品编号wxzs0221,完整版为【word版本】 |
黄精是一种常用中药,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或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的干燥根茎[1]。按形状不同,习称“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黄精性味甘、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功效[2]。近些年来,随着中药的不断被重视,与中药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对黄精的炮制工艺和药理作用开展了极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本文从黄精的生产工艺出发,从其炮制的历史沿革了解黄精的炮制发展情况,并通过现代高科技的研究,再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质量标准的情况进行综述。
1 黄精炮制的历史沿革
黄精始载于《名医别录》,并列为上品,为我国传统名贵滋补中药。黄精的炮制方法最早见于我国南北朝时期的《雷公炮炙论》:“凡采得以溪水洗净后蒸,从巳至子,刀薄切,曝干用”[3]。可见,两千年多前的古人就这么重视黄精的炮制了,也说明了当时的蒸制时间为巳时到子时,也就是现在的14个小时。唐·《千金翼方》中有造干黄精法的记载:“九月末掘取根,拣取肥大者,去目熟蒸,微曝干又蒸,曝干,食之如蜜,可停”,此法即重蒸法。在孟诜的《食疗本草》中提出了“九蒸九曝”的炮制方法:“可取瓮子,去底,釜上安置,令得所盛黄精,令满,密盖,蒸之,令气溜,即曝之第一遍,蒸之亦是如此,九蒸九曝”[4]。到了宋代,《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要求“细挫阴干捣末”,并有“单服九蒸九曝,入药生用”的临床应用方法[5];宋·《太平圣惠方》有黄精采收后加工细切生用的记载,并增加了用黄精汁加酒炖及与蔓荆子九蒸九曝干的新炮制方法, 曰:“取生黄精三斤,洗净,于木臼中烂捣绞取汁,旋更入酒三升,于银锅中以慢火熬成煎”。宋·《本草图经》收载了水煮取汁煎膏与炒黑豆末相合作及水煮取汁煎膏焙法[6]。苏颂曰:“细切一石,以水二石五斗,煮去苦味,漉出,囊中压取汁,澄清,再煎如膏乃止。以炒黑豆黄末相和,令得所,捏作饼子如钱许大”[6]。[元·《丹溪心法》要求黄精“生捣汁”[7]。明代以沿用唐宋时期“九蒸九曝”法为主,明·《本草蒙筌》、《本草原始》及《景岳全书》等都有“九蒸九曝”的记载[8]。明·《医学入门》延续了《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的应用方法, 要求“入药生用,若单服之,先用滚水焯去苦汁,九蒸九晒”。明·《鲁府禁方》首次提出与黑豆共煮的炮制方法:“黄精四两 、黑豆二升同煮,熟去豆,忌铁器”。明·《寿世保元》提出了“酒蒸”。至清代仍以“九蒸九曝”法为主流 。清代很多本草及炮制专著中均有九蒸九晒方法的论述,如《本草从新》中有“黄精去须,九蒸九晒用,每蒸一次,必半日方透”。《得配本草》中有“洗净砂泥,蒸晒九次用”[9]。清代尚沿用了单蒸法,如《玉楸药解》中要求“砂锅蒸晒用”。《修事指南》中沿用了水煮取汁煎膏与炒黑豆末相合作及水煮取汁煎膏焙法。至清代为止,黄精的炮制已达20余种,除此之外,近代还有黑豆制、蜂蜜、熟地制和姜制等。总的来说,黄精的炮制主要围绕是“减毒增效”的原理,炮制的目的一是破坏黏液质以消除其刺激咽喉的不良反应,......
......
本文献综述作品由 毕业论文设计参考 [http://www.qflunwen.com] 征集整理——黄精药材的研究概况文献综述!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