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论文目录

关键词: python matlab plc 单片机 dsp fpga 仿真 stm32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设计参考 >> 其它专业论文 >> 中药学本科论文

纳米SiO2对[Cu(NH3)4]2+的吸附研究

[关键词:纳米,SiO2,吸附]  [热度 ]
提示:此毕业设计论文完整版包含【论文,文献综述
作品编号:zyx0135,word全文:23页,合计:8700

以下仅为该作品极少介绍,详细内容请点击购买完整版!
纳米SiO2对[Cu(NH3)4]2+的吸附研究毕业设计论文------

根据实验测得数据,分别用Langmuir等温方程(简称L型)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简称F型)对吸附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分析,拟合结果如表4-13所示,其中L型等温方程的相关系数R2比较接近1,表明纳米SiO2对[Cu(NH3)4]2+的等温吸附过程用L型吸附模型来拟合结果更佳,属于单分子层吸附。

结论 

本次实验以纳米SiO2为吸附剂,研究对[Cu(NH3)4]2+的吸附行为,通过进行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吸附等温实验、吸附动力学实验等研究实验,考察了纳米SiO2对[Cu(NH3)4]2+的吸附效果以及实验的吸附机理。结合多种考察因素的实验结果,证明纳米SiO2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用于铜氨络离子的吸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正交试验测得,当实验条件为:吸附剂用量为0.4g/25mL、温度为30℃、初始pH值为11、吸附时间为90min时的吸附率最大为54.94%,其中初始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尤为显著,而温度对吸附效果没有明显影响;吸附等温模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吸附动力学模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讨论 

影响吸附效果的研究分析

由于纳米SiO2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导致其可能具有吸附性,为了验证纳米SiO2的吸附性能,对本次实验进行了上述实验内容的探讨。本实验按照一般吸附类实验的设计思路进行,研究了[Cu(NH3)4]2+初始浓度、纳米SiO2用量、吸附时间、温度、初始pH值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通过正交试验、吸附动力学实验、吸附等温实验来优化最佳吸附条件,具体分析如下:

1.在进行正式实验前要进行预实验,确定好吸附条件因素再进行实验。

预实验筛选:在制备[Cu(NH3)4]2+标准溶液时,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吸光度与试样浓度呈正比,为保证在测定区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需要调节溶液初始浓度,使吸光度保持在0.2-0.8区域之间,减少分析误差;在选择吸附剂用量时,选择吸附率适中且对外界因素影响不大的用量进行实验,节约吸附剂用量;在选择吸附时间时,要保证吸附率的同时又要节省时间。基于上述要求,预实验筛选最终选择如下:初始浓度为16 mmol/L [Cu(NH3)4]2+标准溶液,纳米SiO2的用量为0.4g,吸附时间为90min。

预实验的进行可以筛选出适合的实验条件,准确的控制无关变量,探索实验机理,减少实验过程中的出错,节约正式实验的时间和节省实验资源

2.单因素实验中,溶液的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属于正常范围内,相对而言影响较大的因素为温度、吸附剂用量、初始pH值。在研究初始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时,其吸附率先升再降,可能是随着pH值增大,氢氧化铜逐渐转化为铜氨络合离子在溶液中稳定存在,故纳米SiO2对[Cu(NH3)4]2+吸附率逐渐增大,吸附量增加,当溶液中的氢氧化铜全部转化为铜氨络合离子时,继续增大pH值,碱性增强,溶液中的OH-增多,与纳米SiO2表面的羟基竞争[Cu(NH3)4]2+,因此吸附率下降,吸附量减少,实验测得当pH值为11时,其吸附率和吸附量最大。在研究吸附剂用量对吸附性能的影响时,随着用量的增加,吸附率逐渐增大,当吸附剂用量达到一定值时,外界因素对吸附效果无影响,则本实验就没有研究的意义,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用量,使其对吸附效果有影响,但不干扰外界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在研究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时,介于温度的影响......

 

 


以上仅为该作品极少介绍,详细内容请点击购买完整版!

提示:此毕业设计论文完整版包含【论文,文献综述
作品编号:zyx0135,word全文:23页,合计:8700

本中药学毕业设计论文作品由 毕业论文设计参考 [http://www.qflunwen.com] 征集整理——纳米SiO2对[Cu(NH3)4]2+的吸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