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论文目录

关键词: python matlab plc 单片机 dsp fpga 仿真 stm32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设计参考 >> 其它专业论文 >> 中药学本科论文

苍耳子与其伪品白苍耳的鉴别

[关键词:苍耳子,白苍耳]  [热度 ]
提示:此毕业设计论文完整版包含【论文,文献综述
作品编号:zyx0111,word全文:19页,合计:7000

以下仅为该作品极少介绍,详细内容请点击购买完整版!
苍耳子与其伪品白苍耳的鉴别毕业设计论文------

结论

通过以上性状比较,苍耳子与其伪品白苍耳在外形上较为容易鉴别。

苍耳子与白苍耳主要的不同在与颜色、体积、形状和刺。苍耳子果皮为黄棕色或黄绿色,贮存久会变成褐色,白苍耳果皮为浅黄棕色;苍耳子长1~1.5cm,直径0.4~0.7cm,形状为纺锤状或卵圆状,白苍耳约2.5cm,宽1.3cm,形状为长卵状;苍耳子刺长0.1~0.18cm,全体披刺密度均匀,白苍耳刺长0.31~0.39cm,靠近顶部刺越浓密,靠近底部刺较稀疏,顶部刺较底部短。以上都是苍耳子与其伪品白苍耳性状的区别。

结论

从以上薄层色谱图可看出,白苍耳色谱中有黄斑点,苍耳子与苍耳子对照药材色谱对应位置并没发现斑点;白苍耳色谱有绿色荧光,苍耳子与苍耳子对照药材色谱也没有;苍耳子与苍耳子对照药材色谱红色大斑点在白苍耳色谱对应位置并无发现;而混合样品溶液色谱中同时存在绿色荧光、黄色斑点与红色斑点。故可通过薄层色谱法鉴别出苍耳子粉末中有没有混入白苍耳粉末。

讨论

苍耳子与白苍耳同属苍耳属的植物,在外形上容易混淆,但它们在性状、粉末显微结构、薄层色谱方面均有区别。

性状上,苍耳子外形呈纺锤形或卵圆形,长1~1.5cm,直径0.4~0.7cm,外具白色短毛,全体披刺,刺长0.1~0.18cm,全体披刺均匀,果皮为黄棕色或黄绿色,贮存久后变为褐色,气微。白苍耳外形呈长卵状,长约2.5cm,直径1.3cm,全体披刺,刺长0.31~0.39cm,自顶部至尾部披刺密度逐渐稀疏,靠近顶部刺较短,果皮为浅黄棕色,无味。

显微上,苍耳子特征性结构为总苞纤维、果皮表皮细胞、果皮纤维、种皮细胞外层细胞、种皮细胞内层细胞、木薄壁细胞、子叶薄壁细胞(含粉粒和油滴)。在白苍耳粉末显微中同样也发现苍耳子特征性结构,两者的粉末显微仅有几点不同,白苍耳的果皮表皮细胞比苍耳子的果皮表皮细胞较细长;白苍耳的种皮细胞内层细胞乳头状突起比苍耳子的种皮细胞内层细胞多。也有可能是制作临时装片时火候没控制好,观察时没有仔细观察到每一个位置是否有遗漏的结构。本方法还没法为鉴别苍耳子与其伪品白苍耳提供很好的证明依据。

薄层上,白苍耳薄层色谱出现绿色荧光与黄色斑点,苍耳子薄层色谱与苍耳子对照药材薄层色谱对应位置并无发现。实验过后想到一种情况,两者粉末混在一起时是否能够通过薄层色谱鉴别出来,遂将苍耳子与白苍耳粉末混合一起再提取、点板、跑板、观察,发现混合样品溶液同时拥有苍耳子与白苍耳的薄层显微特征,所以本实验设计的薄层方法亦可以鉴别出苍耳子粉末中是否有混入白苍耳粉末。但实验过程中出现过很多次拖尾现象与边缘效应,其原因可能有多种:(1)、点样量过浓;(2)、硅胶板吸潮;(3)、展开剂极性太小;(4)、样品带酸或碱性基团。经指导老师及师兄师姐指点,尝试通过几种方法改善拖尾现象与边缘效应:(1)、跑板前将板活化(放置烘干板上加热约5~10分钟);(2)、增加薄层展开缸中部与上部展开剂的浓度(用蘸了展开剂的小纸片贴于展开缸中部壁上、预饱和时间增加)但蘸了展开剂的小纸片容易在跑板过程中掉落在硅胶板上影响效果所以这种方法还有待改进;(3)、减少点样量至1.5~3μl;(4)、刮去薄层板左右两侧的少量硅胶。通过以上几种方法改善了拖尾现象与边缘效应。实验中也出现了弧型斑点的现象,弧形斑点是指相同成分的样品层析时,斑点靠近薄层板边缘的Rf值大,把它们横向连接,可形成一个弧形。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薄层板厚度不均,所以实验前要注意挑选质量过关的实验仪器与材料。

 

 


以上仅为该作品极少介绍,详细内容请点击购买完整版!

提示:此毕业设计论文完整版包含【论文,文献综述
作品编号:zyx0111,word全文:19页,合计:7000

本中药学毕业设计论文作品由 毕业论文设计参考 [http://www.qflunwen.com] 征集整理——苍耳子与其伪品白苍耳的鉴别(论文,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