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地白芍药材的质量研究概况文献综述
[关键词:白芍药材] [热度 ]提示:此作品编号wxzs0207,完整版为【word版本】 |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c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1]。芍药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微寒,味苦而酸,入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等功效[2],应用广泛,是复方制剂及临床的常用药之一。但目前市场上的白芍药材存在产地纷杂,性状差异大,加工方法不规范等种种问题,造成了白芍药材的质量良莠不齐。本文将对现今市场上三大产地(安徽亳州、浙江磐安和四川中江)的白芍药材进行质量分析,探讨不同产地的白芍药材质量差异,为白芍的质量标准规范奠定了基础,为临床合理使用以及进一步对白芍药材检测,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药源研究
芍药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生中岳川谷”,以根供药用。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芍药今出白山、蒋山、茅山最好,白而长大,余处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始称芍药之根有赤、白两种。至宋,已明确地将芍药分为“色白多脂肉”的金芍药和“色紫瘦多脉”的木芍药,这和现代中医使用的白芍和赤芍已基本一致。白芍和赤芍都是芍药的根。《本草纲目》认为,“根之赤白,随花之色也。”此说似未得当。明清时期,栽培芍药应该是药用芍药的主流,而且同样的栽培芍药被以不同的加工方法分别生产赤芍和白芍[3]。
2 主要化学成分研究
萜与萜苷类是白芍最主要的有效成分,其中以芍药苷最为典型,含量占芍药总苷中总苷量的90 %以上[4]。芍药内酯苷为芍药苷的同分异构体,在白芍中的含量仅次于芍药苷,是另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萜苷类化合物。此外,还含有苯甲酰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氧化芍药苷、没食子酰芍药苷、芍药二酮等[5]。
3 炮制研究与历史沿革
白芍的炮制方法,现行全国各地尚有炒制、酒制、土制、醋制、麸制、酒麸焯、制炭、煨制和盐制等制法;药典收载有白芍、炒白芍、酒白芍三种饮片规格的炮制方法。现代认为白芍经炒后,性稍缓,以养血敛阴为主,酒炙后,能降低酸寒之性,擅于和中缓急,止痛。[6]中医学指出,对白芍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炮制后,其临床效果存在变化,可能与药物本身的成分含量变化相关。芍药苷为白芍主要成分之一,具备解热、护肝以及解痉等诸多功效,在生白芍中该成分的含量较高;芍药内酯苷与苯甲酰芍药苷具有抗惊厥、镇痛镇静、护肝之效,可能是由于酒炒白芍降低其酸性与寒性,同时增加两组成分的含量;麸炒白芍也可降低生白芍的酸性、寒性,同时促进......
......
本文献综述作品由 毕业论文设计参考 [http://www.qflunwen.com] 征集整理——不同产地白芍药材的质量研究概况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