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檗碱与水分子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关键词:小檗碱,水分子,密度泛函理论] [热度 ]提示:此毕业设计论文完整版包含【论文,文献综述】 作品编号:zyx0147,word全文:20页,合计:8100字 |
结论
使用DFT-B3LYP方法和6-311G(d,p)基组,对BBR单体与H2O形成的二聚体进行构型优化,且经过振动频率分析得到无虚频的稳定结构。其中二聚体Ⅵ接触点C18-H19…O44的距离为0.2375nm,远远短于其他二聚体,具有明显优势;且在二聚体Ⅵ中,BBR单体和水分子之间的聚合未造成各单体构型较大的扭曲。
其次结合电荷分布进行分析,可以知道二聚体Ⅵ通过接触点C18-H19…O44转移了0.013e的电荷量。此外在小檗碱的结构中含有氮杂缩醛结构,易质子化而呈强碱性,二聚体Ⅵ的接触点C18-H19…O44也正好能够对此作出解释。故初步的结论是:二聚体Ⅵ的稳定性优于其他BBR-H2O二聚体,可能为BBR-H2O二聚体的最稳定分子构型。
讨论
本次实验中,通过使用DFT-B3LYP/6-311G(d,p)方法,对小檗碱单体及11种C20H18NO4-H2O二聚体进行了优化计算,分别求出了其优化结构的键长数据以及电荷分布数据,并以此为依据对BBR-H2O二聚体可能的最稳定分子构型进行推测。
但是由于本人水平、能力方面的不足,未能更深入的对小檗碱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方式进行探索,也未能对BBR-H2O二聚体的最稳定分子构型下最终定论,只是初步指出二聚体Ⅵ可能为BBR分子与水分子形成的最稳定分子构型。另外,由于笔者初次涉及量子化学计算领域,对Gaussian相关软件的使用不够熟练,且时间精力有限,因此文中只对键长以及电荷分布进行分析,而并未对二聚体的能量进行分析,也没有对分子轨道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否则,从能量和分子轨道的角度将会更加直观地对二聚体的稳定性有所了解。此外,文中并未对作用部位进行更深入的分析。这些都是本次实验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也是需要改进之处。
因此,下一步实验可以对此前的工作进行完善和补充,对键角数据进行分析,结合键长数据对二聚体构型的稳定性进行考察;对能量进行计算,求出二聚体的结合能,相互作用能以及总能量等,对其可能的最稳定分子构型进行判断;对自然键轨道进行研究,深入了解各个二聚体的轨道及稳定性。
最后,本篇论文更多的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对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背后的意义进行论述。在此过程中,本人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进行学习,并从中对小檗碱的结构和性质、量子化学的理论与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获益良多。
提示:此毕业设计论文完整版包含【论文,文献综述】 作品编号:zyx0147,word全文:20页,合计:8100字 |
本中药学毕业设计论文作品由 毕业论文设计参考 [http://www.qflunwen.com] 征集整理——小檗碱与水分子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论文,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