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清民国苏绍章之读书治学
[关键词:苏绍章,读书治学] [热度 ]提示:此毕业设计论文完整版包含【论文】 作品编号:lsx0055,word全文:22页,合计:15000字 |
整个研究主要结合材料整理法与文献研究法,对相关论文进行整理和解读,着重分析苏绍章的求学经历、读书治学以及学以致用,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对广西容县名人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管窥晚清民国的社会文化状态。
......
苏绍章出生于1866年,正值清朝末年,深受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影响,而生在书香世家的他幼承家学,博学广涉,少年曾业师于李羡三、叔祖福员公,成年时又毕业于张之洞创建的广雅书院,直至成为清末拔贡,他走的是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科举道路,从而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1905年,科举制废除后,苏绍章考取公费留学,东渡日本神田法政大学学习,开始接受新式教育,追求新的知识,以经世致用为本,深感清朝的腐败,萌发了革命的思想。但骨子里却是推崇儒学的。科举和留学两种不同的求学道路,对苏绍章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走科举的道路,使得苏绍章熟悉了中国传统的儒家经学,并运用得游刃有余,同时启发了他“出世治世”的思想,但又保留了“尊孔祭孔”的情结;远赴日本留学扩展了苏绍章的世面,使他看清了清朝的腐败,更坚定了他“经世治世”的思想。这两种不同的求学经历使苏绍章兼收了中学与西学,文学造诣极高。同时,对他为官时所采取的政策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走科举道路
在古代,历代统治者重视选贤用能,而面向社会选拔官吏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通过科举考试。“取士不问家世,唯以考试成绩优劣录取”,使更过的追求“内圣外王”[7]的封建社会士子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兴亡联系起来,走上仕途之路。所以,他们从小启蒙读书,长大当官做宰,这几乎是过去文人的唯一出路,而科举及第就是一生最高的理想。
苏绍章出生于清朝末年的书香门第之家,接受了中国传统四书五经的熏染,深受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影响,促使他从小就立志考取功名,走上科举道路。封建士大夫家庭出身的苏绍章,自小接受了以参加科举考试和士大夫人格养成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育。为考取科举,苏绍章做了充分的准备。苏绍章的曾祖父苏华禧是清朝时期的一个秀才,祖父苏世俊是清国......
纵观苏绍章的个人求学经历、读书治学之道以及学以致用,不难发现,第一,苏绍章就是清末民初这一社会转型中的一批传统士绅阶层中的一员,是新时代里的一个旧文人。由于受到社会和家族“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影响,苏绍章走上科举道路,熟读以儒家为主的传统经典,影响深远。科举制废除后,苏绍章东渡日本深造,接受新思想,成为兼具东西学的文人,政治上主张反清反满,与民国这个新时代的革命主张是相切合的,但文化思想较为传统,他始终推崇国学,骨子里仍保留着传统士子的尊孔尊儒的保守情结。即使身处民国这个新时代,他义无反顾地举起革命的大旗,并出任广西财政厅厅长等几大要职,但苏绍章身上随处仍可见旧文人的特点,1927年因力主祭孔不成而愤懑辞职就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
第二,儒家思想深深影响了他,可以说是伴随他一生。他不仅志在传承儒学,更要学以致用,躬身践行儒家“治国、平天下”的垂教。孔子主张学以志道,从求学时期开始,苏绍章就笃信儒家“士志于道”的社会使命和民族使命,为此他遍读经义之论,希望有朝一日能登科及第,.......
提示:此毕业设计论文完整版包含【论文】 作品编号:lsx0055,word全文:22页,合计:15000字 |
本历史学毕业设计论文作品由 毕业论文设计参考 [http://www.qflunwen.com] 征集整理——论晚清民国苏绍章之读书治学(论文)!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